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钱包,币安app官网下载,币安电脑PC版,币安交易所网址,币安app下载,币安邀请码返佣,币安交易所官方网站下载,币安交易所,币安,币安下载,币安注册,币安交易所网址,币安靠谱吗
2016 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2017 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开始组织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法定数字货币(以下简称数字人民币,字母缩写按照国际使用惯例暂定为“e-CNY”)研发试验。目前,研发试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为阐明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阐释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听取社会公众对研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相关各方的沟通,共同推动建立面向数字经济时代、普遍惠及大众、通用创新开放的货币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本白皮书。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我国现金使用率近期呈下降趋势。据2019 年人民银行开展的中国支付日记账调查显示,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金额占比分别为 66%和 59%,现金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23%和 16%,银行卡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 7%和 23%,46%的被调查者在调查期间未发生现金交易。同时也要看到,根据 2016 年末至 2020 年末统计数据,中国流通中现金(M0)余额分别为 6.83万亿元、7.06 万亿元、7.32 万亿元、7.72 万亿元和 8.43 万亿元人民币,仍保持一定增长。特别是在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地方,公众对现金的依赖度依然较高。同时,现金管理成本较高,其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诸多环节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自比特币问世以来,私营部门推出各种所谓加密货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影响力的加密货币已达 1 万余种,总市值超 1.3万亿美元。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采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宣称“去中心化”“完全匿名”,但缺乏价值支撑、价格波动剧烈、交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等限制导致其难以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发挥货币职能。同时,加密货币多被用于投机,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并成为洗钱等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针对加密货币价格波动较大的缺陷,一些商业机构推出所谓“稳 定币”,试图通过与主权货币或相关资产锚定来维持币值稳定。有的商业机构计划推出全球性稳定币,将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货币政策、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当前,各主要经济体均在积极考虑或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国际清算银行最新调查报告显示,65 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中约 86%已开展数字货币研究,正在进行实验或概念验证的央行从 2019 年的 42%增加到 2020 年的 60%。据相关公开信息,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央行及欧央行近年来以各种形式公布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考虑及计划,有的已开始甚至完成了初步测试。
第三,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人民银行会对二者共同统计、协同分析、统筹管理。国际经验表明,支付手段多样化是成熟经济体的基本特征和内在需要。中国作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合、区域发展差异大的大国,社会环境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决定了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只要存在对实物人民币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实物人民币供应或以行政命令对其进行替换。
第四,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央行数字货币根据用户和用途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面向公众发行并用于日常交易。各主要国家或经济体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侧重批发交易,有的侧重零售系统效能的提高。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其推出将立足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充分满足公众日常支付需要,进一步提高零售支付系统效能,降低全社会零售支付成本。
一是丰富央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现金形态,满足公众对数字形态现金的需求,助力普惠金融。随着数字技术及电子支付发展,现金在零售支付领域使用日益减少,但央行作为公共部门有义务维持公众直接获取法定货币的渠道,并通过现金的数字化来保障数字经济条件下记账单位的统一性。数字人民币体系将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保持对广泛群体和各种场景的法定货币供应。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可在不开立中国内地银行账户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满足在华日常支付需求。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特性也有利于企业及有关方面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时,提高效率。
二是支持零售支付领域的公平、效率和安全。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样性,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中国一直支持各种支付方式协调发展,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处于不同维度,既互补也有差异。数字人民币基于 M0定位,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为宗旨,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并对其形成有益补充。虽然支付功能相似,数字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也存在一定差异: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
本上由经济基本面以及货币金融市场的深度、效率、开放性等因素决定。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但当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未来,人民银行将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组织关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根据国内试点情况和国际社会需要,人民银行将在充分尊重双方货币主权、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试点,并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项要求与有关货币当局和央行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汇兑安排及监管合作机制,坚持双层运营、风险为本的管理要求和模块化设计原则,以满足各国监管及合规要求。
5.匿名性(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充分考虑现有电子支付体系下业务风险特征及信息处理逻辑,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同时,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相关交易遵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要求。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传统电子支付模式,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内部对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设置“防火墙”,通过专人管理、业务隔离、分级授权、岗位制衡、内部审计等制度安排,严格落实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管理,禁止任意查询、使用。
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具体来说,指定运营机构在人民银行的额度管理下,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服务。同时,指定运营机构与相关商业机构一起,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管理,实现数字人民币安全高效运行,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及运维等服务。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将努力保持公平的竞争环境,确保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双层运营模式可充分利用指定运营机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实现市场驱动、促进创新、竞争选优。同时,由于公众已习惯通过商业银行等机构处理金融业务,双层运营模式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
1.反洗钱、反恐融资等合规责任。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适用现有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国际标准及国内法律要求,负责兑换流通的指定运营机构和其他商业机构是履行反洗钱义务主体,承担相应的反洗钱义务,包括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及可疑交易报告等。指定运营机构和其他商业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同时应当依法保护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个人信息,不得泄露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记录。人民银行作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反洗钱监管,推动和督促各方落实反洗钱责任。
2.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最安全的资产,在危机时可能会加剧商业银行挤提问题。居民和企业可以便利地将银行存款转换为央行数字货币,导致金融中介规模收缩,金融波动性增大。特别是在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央行数字货币为社会公众快速转换安全资产提供渠道。但也有观点指出,现有电子支付体系已经实现银行间的资金快速转移,央行数字货币并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发生银行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如货币危机或主权债务危机),资金将从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在内的所有本国资产中撤离,而非仅从商业银行存款转移至央行数字货币。
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以来,人民银行始终高度关注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体系、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业务、技术和政策设计,确保数字人民币体系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最小化。数字人民币坚持 M0定位,不计付利息,以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数字人民币的投放方式与实物人民币基本一致,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且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的职能。同时,人民银行也适当设置制度摩擦,防范银行挤兑快速蔓延。为引导数字人民币应用于零售业务场景、降低对存款的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提出数字人民币钱包分级分类设计,分
在此思路框架下,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自 2017 年底开始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并依据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前、技术开发力量较强等标准,选择大型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作为参与研发机构。人民银行和参与研发机构以长期演进理念贯穿顶层设计及项目研发流程,经历开发测试、内部封闭验证和外部可控试点三大阶段,打造完善数字人民币 APP,完成兑换流通管理、互联互通、钱包生态三大主体功能建设。同时,围绕数字人民币研发框架,探索建立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互联标准、钱包标准、安全标准、监管标准等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
2019 年末以来,人民银行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 2022 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2020 年 11 月开始,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 6 个新的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地区的选择综合考虑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各地产业和经济特点等因素,目前的试点省市基本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 132 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 2087 万余个、对公钱包 351 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 7075 万余笔、金额约 345 亿元。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下,在一些地区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实现了不同场景的真实用户试点测试和分批次大规模集中测试,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
研发及试点期间,人民银行积极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多边交流,同各司法管辖区货币和财政监管部门、跨国金融机构及世界顶尖院校交流研讨法定数字货币前沿议题,并在国际组织框架下积极参与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制定,共同构建国际标准体系。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时加入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BISIH)牵头的多币种法定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项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等 BIS 创新分中心以及各央行共同探索法定数字货币相关实践。